蘭新二線第八標段二工區(qū)的趙雨新(右)正在檢查防風屏。
9月25日早上12點,達坂城風區(qū)的風力發(fā)電機迎風飛轉(zhuǎn),大型裝卸機將擋風板慢慢升起,擋風板在空中左右晃動。在達坂城風區(qū),蘭新二線第八標段梁長茂戴著安全帽,緊緊拽住防風板上面的繩索。
在防風板的兩側(cè)有兩根4米高的立柱,在兩根立柱上分別坐著梁長茂的兩個同事,他們與梁長茂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準備將防風板裝入這兩根立柱間的凹槽內(nèi)。裝好防風板后,他們還會在頂上裝一個圓弧形的防風罩,這樣就形成了一堵防風墻,保證即使12級的大風吹過也對高鐵乘客無絲毫影響。
記者站在還沒安裝擋風板的空當處,5級左右的風立刻將記者的圍巾吹起,而站在梁長茂已安裝好的防風板后,感覺不到一絲風,只有將手通過防風板的空隙處,才能感覺到有風的存在。
“風吹的屁股冷,上廁所都解不出來”
其實梁長茂所做的事情是蘭新二線65%的路段都需要進行的工作。蘭新鐵路第二雙線新疆段全長710公里,東起甘肅、新疆省界紅柳河,西至烏魯木齊市,其中穿越著名的煙墩風區(qū)、百里風區(qū)、三十里風區(qū)和達坂城風區(qū),風區(qū)長度達到462.4公里,占新疆段線路總長的65.1%。
每年春秋季節(jié),風區(qū)風力強勁、風速變化劇烈,百里風區(qū)、三十里風區(qū)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平均多達156天,百里風區(qū)最大風力超過12級以上,對鐵路的運營、養(yǎng)護和鐵路運輸安全造成很大危害。
兩年多來,工程技術(shù)人員提出了不同大風條件下防風結(jié)構(gòu)形式及路基、明洞、接觸網(wǎng)防風技術(shù),風區(qū)除隧道及深路塹外均設置路基擋風墻、橋梁擋風屏、防風明洞等防風工程措施共計414.6公里,占線路總長的58.4%。
將一根根擋風板裝入立柱后,梁長茂捋了一下被風吹在臉上的頭發(fā),帶著一絲欣慰地說道,今天風不算大。風大的時候,沙子和石頭都會吹在臉上,沙子容易迷眼睛,固定起來難度更大。
對于梁長茂來說,施工期長、工作量大都能克服,難就難在這里的“大風”上。七八級大風很頻繁,白天上班怕被刮飛了,晚上休息時望著頭上的工棚感覺隨時都有被大風掀翻的可能。
每當風速超過8級以上的時候,梁長茂和其他同事就會無法固定擋風板,而他們將立柱上的棉質(zhì)防風罩拽起后很容易被吹走,“根本拿不穩(wěn)”。這時候,梁長茂他們就會一個挨著一個待在工地休息,這時他們往往會想到給家人打電話,因為沒有信號,電話總也打不通,“有時候還要被媳婦盤問很久”,等到風速過去后再繼續(xù)安裝擋風板。
在蘭新二線第八標段長達四十多公里的路段上,有的路段裝了兩面的防風墻,有的路段只安裝了一面防風墻。負責該路段的中鐵十二局蘭新二線項目部黨工委副書記陳家順表示,防風墻是專家根據(jù)每個路段歷年來的天氣預報,測到該路段常年刮東北風或者東南風,而確定在這個路段一面還是兩面安裝。
在梁長茂安裝的防風工程中,防風屏也是主要的部分。防風屏主要安裝在拱橋上。“防風屏的安裝難度小。”梁長茂說,只要將廠家設計好的防風屏在裝卸機的幫助下放在橋上就好了。
防風屏是波浪形、帶有空隙、4米高的擋板,波浪形設計是為了保證當大風吹來時,能降低風速改變風向,以保證乘坐高鐵的旅客安全。
梁長茂覺得自己還是比較幸運的,被分在了達坂城風區(qū)的防風工程中,雖然他剛來的時候,“風吹的屁股冷,上廁所都解不出來”,但這里的風也有消停的幾天。他聽從江西井岡山老家出來的在吐魯番百里風區(qū)建設防風工程的老鄉(xiāng)說,那里基本上天天刮風,區(qū)別只是風大和風小。
“這是除青藏鐵路外最難的鐵路工程”
這三年建設蘭新二線,細皮嫩肉的南方人梁長茂已變成了皮膚黝黑的西北漢子,在每年冬天回家探親時,小孫子都認不出他。嘴唇掉皮、氣候干得他經(jīng)常流鼻血,讓他恨不得工程早點結(jié)束。
陳家順也是建設了一輩子的鐵路工人,1984年他就開始修建鐵路,建設過青藏鐵路、第一條合武客專等多條線路。他說:“這是我遇到的除了青藏鐵路以外最難的一條鐵路工程。”
蘭新二線路過的地方多是沙漠和戈壁灘,這里的路基多是松弛的沙土,澆筑上混凝土后很容易出現(xiàn)沉陷現(xiàn)象,所以他們在打路基時,要花費比以往更多的力氣。建設路基至少需要三個工序,先用重錘將沙石夯實,然后用大型道路碾壓機攆上多遍,然后再鋪上7公分以內(nèi)的沙石來保證路基的穩(wěn)定性。
在陳家順看來,內(nèi)地的高鐵多數(shù)走的路段是稻田,那里的地基濕潤,可以采用建橋的方式,而新疆的地基過于干燥和松散,蘭新二線高鐵長度過長,建橋不實際,他們就用篩子將石頭過濾三遍,過濾掉沙土,選出符合高鐵修建標準的5-7號石料用于路基填充,以保障路基的安全性。
對于蘭新二線的建筑工人來說,路基的困難僅僅是多幾道工序,而保證澆筑在鐵軌上的混凝土的穩(wěn)定性卻是他們在建設這條高鐵時遇到的主要困難。
當日,在鐵軌上澆筑道床板混凝土后,蘭新二線第八標段二工區(qū)副經(jīng)理趙雨新會盯緊工人完成五個工序,首先工人要背著噴霧器,給鐵軌周圍的混凝土均勻地撒上一層藍色的養(yǎng)護劑,確?;炷聊Y(jié),同時要擰松鐵軌上的螺絲,以保證混凝土有足夠的松弛度,接著在混凝土上覆蓋兩層節(jié)水保護膜,下層是有圓孔型的透氣薄膜,上層是密封的,保證凝固水分,然后覆蓋一層棉被和一層帆布,保證風吹日曬對鐵軌上的混凝土沒有影響,最后是每天用水澆筑混凝土,讓它凝結(jié)到穩(wěn)固狀態(tài),因為新疆天氣過于干燥,如果澆筑的水量不夠,就會影響混凝土的穩(wěn)固性。
澆水是最困難的,新疆的特性是只要有水源的地方就一定有城市和鄉(xiāng)村,而建設高鐵路過的地段不通過居民區(qū),水源必定就少。趙雨新所在的中鐵十二局只好在負責的路段兩頭和中間開設了三個井源:柴窩堡湖,鹽湖和達坂城白楊河,每天大型拉水車都要往返十幾公里拉水來養(yǎng)護混凝土。
今年中秋節(jié),梁長茂5歲的孫子不停打電話催他回家過節(jié),可梁長茂只能忍著思念在電話里哄孫子:“爺爺要和工友一起過中秋,回去時爺爺給你買奧特曼。”看到防風墻裝的一天比一天多,梁長茂知道,離回家的日子近了。